我不是写文章的,只是看文章的,所以评论也比较初等。
随便比较一下连着的三段。
[阿忆]
19岁,小妹如愿考上大学,在送别的站台上,我含泪想向小妹说点儿什么。
不料小妹的爸爸说:“别再惦记小妹了,鹅和蛙总归不是一回事。”
[曾颖]
19岁,邻家小妹如愿地考上大学,我不如愿地当上待业青年,在送别的站
台上,含泪想向小妹说点什么。小妹的爸爸--我一直害怕的邻家伯伯说:别再
想着她了,去做点别的有意义的事情吧。
这里阿忆的背景交待不清,且让小妹的爸爸说出了很毒的话。当然用鹅(甚至蛙?) 来比喻自己的女儿也是阿忆先生的一大创见。 [阿忆]
22岁,小妹回家探亲,发电报让我去接。终于熬到那一天,打扮得整整齐齐,
在车站苦等3小时,终于等来了小妹和她的男朋友。
[曾颖]
22岁,小妹回家探亲,提前发来电报,让我去接她,掰着指头苦苦地度日
如年,终于等来那么一天,打扮得整整齐齐去车站,苦等了三个小时,终于接到
了小妹,和她的男朋友。
这段阿忆改得比较烂。一是交待不清,二是去掉了“小妹, 和她的男朋友”之间的逗号,也失去了韵味。 [阿忆]
23岁,第一次相亲,因为经费不足,不得不把身份证押在相亲茶楼,气得女
方从此消失。
[曾颖]
23岁,第一次相亲,由于经费准备不足,将身份证抵押在相亲的茶楼老板
处,20天后方才取回。
“经费不足”和 “经费准备不足”的差别还是不小的, 后者意指钱没带够,和后文自然联结。另外,如果说“20天后方取回”略嫌夸张,那么交待“气得女方从此不见”则完全是画蛇添足。 原作有些地方文字可能不简练, 但说得很清楚。阿忆把人家的一些文字简单删除, 后果是变得很含混。另一方面,原作中一些“妙在不言中”的地方,阿忆讲了出来,没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