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你的答李晓鲁文,比较理性,不再是一味谩骂。我也希望你能消除对我企图封杀质疑声音的误解。实际上我也经常在这质疑,只不过声音有时在坛子里不太和谐罢了。
查中英文文献数据库,李晓鲁与唐朝枢合作发表的文章仅两篇,都在英文小杂志上,且通讯作者均为山东大学一教授。查google,李本人硕士博士都是在山医念的,刚刚毕业。可以肯定他只是到唐的实验室做短期的合作研究。这样的经历我以前也有过。我想他不一定会真正进入唐或其手下人的利益圈子,对此事件的了解不过是局外人的眼光。有切身利益关系的人往往会保持缄默,出来辩护的则是对当事人有一些了解而又没有真正卷入其中的人。这样的例子我们在魏于全事件中已经见过。所以和他的讨论未必会取到澄清事实的结果。
我无意把唐朝枢和魏于全比较。乱署名不象剽窃和伪造,是比较难于界定的一类学术不端。国内的科研大环境造成了这一现象。学生署名多,对唐本人并没有太大好处。不过象潘春水这样的,我觉得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另一种常见现象是把在国内发表过的结果再到国际杂志重复发表。很多导师都希望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而这样的结果一个研究生又常常难以完成。学生要毕业,就只好先把部分结果发在pubmed检索不到的国内刊物上,等积累成一个完整的story再投到国外。对这些情况,指责某个导师是不太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