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4b1f00100vcjl.html肖传国的“肖氏反射弧”理论上难以建立
罗琴隐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教授肖传国因创立“肖氏反射弧”而知名于医学界。“肖氏反射弧”在网上查得的简单表述是:“利用截瘫后废用的体神经,通过手术将其与支配膀胱的内脏自主神经吻合杂交,形成一种新的可经皮肤控制的神经反射排尿通路,形成人工的‘皮肤——脊髓中枢——膀胱’排尿反射弧。患者接受手术后,只需挠挠大腿内则,就可以自主控制排尿,甩掉尿包子。”资料称,这种手术治愈或改善了一些截瘫病人的排尿障碍。
这有两种可能,一是“肖氏反射弧”对截瘫排尿障碍的病人的疗效是不真实的;二是传统的神经生理有关反射弧的概念和原理应该改写。就目前接触到的资料,第一种的可能大些。
排尿是通过神经系统一系列复杂的反射活动来完成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五个基本组成成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以人类的排尿反射为例,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膀胱的内压上升,膀胱被动扩张,刺激了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冲动从盘神经感觉纤维传入,引起脊髓段的排尿中枢兴奋,兴奋经盘神经运动纤维传出,从而引起膀胱逼尿肌强有力的收缩,当尿进入后尿道时,引起另一反射,其传入冲动经盘神经传入脊髓排尿中枢,后者传递抑制性冲动到骶段2-4节前角细胞,使阴部神经传出冲动减少,导致括约肌松弛,于是尿液被庞大的膀胱内压驱出。排尿的初级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有便意时,可引起排尿动作,但截瘫等疾病导致膀胱与高级神经中枢的联系遭到破坏时,就很难完成神经反射达成完整的自主的排尿动作。
人类控制膀胱的神经最少有三对,调节着膀胱的排尿功能。1是属于交感神经的腹下神经,支配膀胱、前列腺和后尿道;2是属于副交感神经的盘神经,支配膀胱底部和后尿道;3是属于躯体神经的阴部神经,支配会阴的横纹肌和尿道括约肌,不知“肖氏反射弧”所定义的“膀胱的内脏自主神经”是指哪条神经。笔者也没查到建立“肖氏反射弧”的手术图谱,不知道体神经是如何吻合这些内脏神经的。这是要重建正常排尿的反射弧必须解决的问题,要不然很难令人信服。体神经其实是同一节段的进入脊髓后角的感觉神经纤维和从脊髓前角发出的运动运动纤维神经的组合束,这两种神经纤维在形态上是很难区分的,如何能区别开来然后进行分别的吻合或有选择的吻合,技术上相当的不容易,不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除婴儿外,正常人的排尿启动首先来源于便意,这必须由大脑来完成。脊髓截瘫的病人是不可能有便意的。“肖氏反射弧”建立后,皮肤变成了感受器。皮肤本来是有神经反射弧的感受器的,但皮肤只能接受冷热痒痛等一般的感觉信息,然后通过感觉神经上传到大脑,皮肤会不会像膀胱的平滑肌或者移行上皮那样传递膀胱膨胀压力升高的信息呢?因此,靠皮肤是不能产生便意的。退一步总算“挠挠大腿内侧”可以排尿,但为什么要去挠挠,挠挠之后是不是建立了不需要大脑中枢的如膝反射一样的低等神经反射,并通过兴奋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了膀胱的交感、副交感神经和阴部神经,并没有解释清楚。
介绍“肖氏反射弧”的资料说,此种方法治疗截瘫病人的排尿障碍取得成功,这当然不好就否定这有一定的真实性,但更多的应是对此的质疑。根据这些资料可以得出判断,肖传国等人的临床对比试验不尽理想。事实上,截瘫的病人,经过一段时间或通过普通的锻炼,其一些功能障碍是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的,因此,给“肖氏反射弧”作出科学的结论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