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糖蜜 于 2013-01-07, 13:37:12:
不過,衛生署的霹靂行動,卻引起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反彈,他們認為衛生署的禁用決策過程草率,引發民眾恐慌、疑慮,並造成中藥商及中醫院所損失慘重。
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林昭庚表示,「藥即是毒」,馬兜鈴酸有腎毒性,和西藥的抗生素、止痛藥有肝、腎毒性相同,這些藥物對某些疾病的療效顯著,只要在藥物包裝上充分說明副作用和標示警語,無損臨床價值。如果衛生署以藥品有副作用為禁用標準,將造成大部分西藥和中藥都無法使用的困境,因此中醫界反對貿然禁用,應以限制使用為宜。
「禁用」、「限用」的爭論尚未平息,幾天後,吳明玲又發表中草藥的肝傷害報告,指出一名一歲多幼兒因罹患神經性纖維瘤服用中藥偏方後,引起猛爆性肝炎死亡,她並表示包括「蒼耳子」在內的一百多種中藥材,都會造成肝中毒,結果再度引發中醫界強烈批判,近百位中醫師前往台北榮總抗議,場面激憤。
一場中西醫專業之爭,雖然在吳明玲表示歉意後暫時落幕,但是有關中草藥的用藥及管理問題卻亟待釐清。
首先,很多民眾對中草藥抱持「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態度,沒病時也隨意服用,其實只要是藥,就有毒性。其次,目前中草藥流通管理寬鬆,廣播電台、市場都在販賣來路不明的偏方,隨意服用可能造成相當傷害。對此,衛生署除了呼籲民眾切勿購買偏方外,也將成立聯合查緝小組。
馬兜鈴酸事件也凸顯出台灣中西醫長久存在的矛盾與對立。
中國時報社論指出,中西醫體系固然迥異,門戶之隔極深,但對於西醫的研究,中醫不能只是一味抗爭,而必須主動配合,主動出擊。多年前台灣就發生過是否應禁用馬兜鈴酸的爭議,如果當時中醫藥界能對各種藥方進行檢驗分析,並提出使用劑量與安全性的警告,或許不至於落得如今全面查禁的結果。但中醫藥界當時未作任何補救,以至於用藥傷害不斷發生,終於讓中醫藥面臨污名化的危機。
此外,目前台灣的衛生醫療藥物管理,都依照西醫的方式,也難以令中醫界心服。政府應由中醫藥的傳統出發,制訂適宜、有利於病患權益的政策,讓醫學走上「中西合璧、相輔相成」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