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谢谢对例2的背景介绍。
说说我对“玉器不琢先画虎”的理解。
“玉不琢,不成器”就是强调学习的重要。“画虎类犬”就是比喻模仿不成功。用在这里就是说有些人做诗连基本知识还没弄明白就瞎模仿,结果弄个四不象出来。
你那“固金汤”的例子很有典型意义,属于不顾语法,割裂成语的毛病。但是,这里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对于你的3点:
1) 用典不论是本义,比喻义,引伸义,还是别的什么义,只要不用错即可。你硬要把“天赋”扯进来,属于节外生枝。
2) 你说“如果作者用了‘玉不琢,不成器’的原意,”且不说你的“原意”有没有问题,就问一句:为什么要这个“如果”?如果不“如果”呢?另外,这里的“先”和“后”,“琢玉”和“画虎”并不是指两件具体的工作孰先孰后,而是指对“学习”和“模仿”二者如何看待,怎么就“没有什么先后的逻辑关系”呢?
3) 007 举的“磨针”之例,实在非常之好。你硬要扯到“玉碎”,纯属吹毛求疵。照此办理,非但不能做诗,恐怕连平常说话都困难了。
顺便说一下,你的j-注,在我看来大体是“通”的,但也有未及之处,比如对“风雅叠章乐舞和”的注 (请再别用“意译”来打马虎眼)。话说回来,诗无定解,你我在这里说的,都只是各自的理解,作者到底怎么想的,谁也不能肯定。从观点上看,作者对死抠格律和不懂装懂两种毛病都刺了一下,应该还算公允。
多说一句,做诗“玉器不琢先画虎”的例子,这里前几天就有。我也没少犯这毛病,这就是我说“会心一笑”的原因。不过,画虎类犬被指出之后,还振振有辞地说“我本来想画的就是狗”,那就比较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