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对传统武术的深刻反思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重来 于 2010-01-09, 08:11:12:

精:对传统武术的深刻反思
来源:sanshou.net 重剑无锋 发表人:老玩童 点击数:2968 发表日期:2006-07-10 21:07:31

 (一)
前些日子偶发童心帖了个《玉环步,鸳鸯脚》,发现本地确有不少有见地的网友。烟台是螳螂拳之乡,打小苦练不缀的同好们不在少数。我真诚的希望诸位能够不吝赐教。
传统武术这个题目有些沉重,也是困扰我近二十年的情结。近年来,我常会在有意无意之间去回忆我过去的经历,去思考我在少年时代所迷恋的传统,去衡量我曾为之付出太多身心的秘藉价值几许。传统的武术到底是国粹还是糟粕?人静的时候,我常猜测着传统的那些武术功法,除了玄虚之外,哪里还会有一点的实用技击价值?有时我也会和同好们争的面红耳赤,但总是理不出头绪。我不知自已所困惑的问题是因为传统被披上了皇帝的新衣,还是因为自已太浅薄而无法理喻。这许多年过去了,我没有听到那稚嫩的童声---弦丽的外套是虚幻的,他在光着屁股。我开始怀疑自已的判断,并愈发不安。我感到只有将自已内心的不安和疑虑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得到心灵上的慰藉。
 (二)
 幼承家学,打小在长辈的敦促下压腿冲拳。小朋友嬉戏之间,偶尔摆个姿式,似模似样也就洋洋自得,于是开始了对武术的喜爱。稍大一点,便进入拳坊跟着师兄弟们一步一锤,一步三锤地开始了基础练习。那时节正是《少林寺》《武林志》上映后,中华武术红透全国,中国功夫吹遍世界的年代。师兄弟们都怀着对《霍元甲》《陈真》的无比崇拜,怀着一颗盲目的民族主义爱国热情,每晚饭后会聚在师父门前的空地上,在大师兄的吼声中扎马半小时。
据师父的师父的师父的祖师爷说,扎马是为了稳固下盘。(反思一,我至今怀疑传统的扎马除了能把身体破坏成罗圈腿之外,对技击和健身有何实效)。扎马过后是走马灯似的正踢、侧踢、二起腿、旋风脚,一个一个的轮着转。然后是排拳,就是把练过的小套一式一式的重排一遍,一招一式不得马虎。再然后是对格,就是两人一对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格手撞脚脚(相当于排打功),最后是师父再教新路子。
黝黑的脊背、如溪的汗流、颤抖的大腿.....那么的清晰,恍如昨日。在那梦幻般的灯泡、空场上,我走过了小学时代。这期间,所学所见的基本全属螳螂门。其时已经练到通熟的套路或功法有:十路弹腿、初级长拳、对拳、插锤、四路奔打、螳螂小套开门跺。器械是金钢圈--类似哪叱的那个乾坤圈,小孩舞起来倒也是好看。(反思二,这些套路现在想来,全是花拳绣腿,除了健身之外并无多少实用价值。)。
(三)
上初中时,对武术的迷恋已不仅仅是爱好,近乎痴迷。那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以武报国。除了学习,练武是我的全部。初中三年,先后又拜过几个师父。在当时武术多带有神秘色彩,而师傅和长辈也要求,练武过程不能被别人看到。所以,每天晚自习结束后,我都会独自一人跑到校处的空山上,在朗月星空下或五指漆黑中演练一小时,直到汗流浃背。每到周日和假期,是我汇报练武成绩和突击学习新拳法的黄金时节。我只是一门心思地学和练,梦想着有一天自已能够踏雪无痕、飞檐走壁,也能金钟罩体,掌可断金。(反思三,这些近乎神话的故事,至今仍被宣传成功夫的境界)。
 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我的师父们是如何仰慕他们武功高超的师父,讲述着前辈们精彩的片断。(反思四,所谓名师出高徒,虚幻出一个武功高超的师父好像是武术界的通病,而今我对此种说法的早不屑一顾)。
  在长辈的指导和督促下,我练完了我所知道或能学到的所有螳螂拳系列。既有梅花螳螂,也有太极螳螂,还有七星螳螂,当然,也有的师父认为太极螳螳和梅花螳螂根本就是一回事。(反思五,本质相同,形式稍异,同门之内再人为地增加无谓的派别,实无必要)。除前述的基础拳路以外,倒打如流的套路有:小虎雁、黑虎锤、崩步、梅花路、大翻车、小翻车、拦截、白猿偷桃、白猿出洞、摘要(一、四五、六路)等,遗憾的是八肘并未学到。器械有:二十四趟少林棍(前八趟,中八趟、后八趟)、梅花枪(十六路)、燕青刀(也称夜行刀十二趟),梅花刀(八路),九节鞭(十路)。
根据师父要求,---“一日不练手脚慢。二日不练丢一半、三日不练成了门外汉”,我只好长期的夜间练习,挥汗如雨。当天气不好时,夜间躺在床上时,我会在脑海深处打扫出一片场地,用意念刻划出自已,继续排练。那时,学习竞争已经很激烈,晚自习三节后至十点半结束,早操起床时间是五时半,然后有20分钟的早读和一課时的早自习,睡眠时间很短。本人又担任体育委员负责早起点名和喊操,初二时开始出现入眠困难,日后渐成严重失眠。(反思六,外家拳外练筋骨皮,传统夜练与睡觉前跑三千米没有多少区别,是造成入睡困难的主要原因)。
  因同学间也有习武者爱好者,遂相互切磋学习,于是也学会了他们曾练过的五形八法、岳家拳、擒敌拳、佛家掌等。(反思七,综思本人习练的螳螂拳诸多拳种,实际上是在反复重复十数个基本动作的基础上,稍加个一招两式便成了一个新拳

名,习拳数量的多少成了拳师们相互间卖弄资本的幌子)。

 (四)
 别离了初中我众多的徒弟们后,我进入了重点高中。高中三年,未拜新师,甚至原来的师父那也不去了。高中时代,对长辈的说教已不再如过去的盲从,但对传统武术的迷信仍一如继往,更可怕的是我迷上了气功。这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结拜了三个干弟兄,都是嫡传,练武已早有功底。整月整年的一起泡,比、吹、学使我对武术传统的学习、领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直接影响到了我如今的思维,我不再囿于门户之见,并开始反思我过去的努力和辛苦究竟是在作了些什么。(反思八,传统武术中的师父教诲,竞不如不同流派的师兄弟间的交流和领悟)。
  1,三兄弟
在校北部大操场东侧有一片树林,每晚我都会看到一高一矮两个小伙在那里扯扯打打,一招一式有规有矩。久了,我知道那高个叫天宇,矮的叫宗协,分别来自我同级的三班和九班,共同的爱好很快使我们成为好友,我们便结拜成三弟兄,相互照应,相互督促。天宇喜爱书法,他的师父去世前,只是教了他控腿和几个少林拳套路,有一套两路螳螂非常好看;宗协的爷爷曾在当地开拳坊,教少林拳,宗是爷爷的宝贝自然从小耳濡目染,他国画很好。(反思九,一些崇尚武术的少年,往往会在无意之中对古文、中医、书法、气功等传统感兴趣,据本人观察这确是个普遍的现象)。
这期间我们三人开始了散打练习。经共同讨教,交流,切磋,我们先后同武警、体育老师等处学习了军体拳(四路)、防卫术(二路)、擒敌拳(四路)。从那时起,开始偏爱“蹬扑”的干净利落,“别肘”的一招制敌,“撞膝”的勇猛凶狠,经过实践俞发刻苦练习。为广开视野,我们甚至照书自学了七十二把擒拿,散打对练等,每晚都在校北的大操场上一对一的演练。为了增加所谓的武功,我�%C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