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tj 于 2010-11-16, 11:04:32:

亦明的大力丸 (2952 bytes)
Posted by: Hirsch
Date: November 16, 2010 09:47AM

亦明露了真相,顺着新语丝的链接看了看。不想撞倒这个,看了后不禁哑然失笑。
http://www.pjinfo.net/2007shujuku/panjinshujuku/detail1.asp?project=%C0%FB%D3%C3%C4%CD%B8%DF%CE%C2%D2%D2%B4%BC%D1%F5%BB%AF%C3%B8%BC%F5%C7%E1%BE%C6%BE%AB%B6%D4%C8%CB%CC%E5%B5%C4%B6%BE%BA%A6

引用:
本项目应用基因工程方法,从嗜酸耐高温微生物中克隆出乙醇氧化酶基因,然后令其在生物反应器中超量表达,最终制成蛋白制剂。由于该基因来自嗜酸耐高温微生物,所以它们的产物也具有嗜酸和耐高温的特性,能够在人的酸性胃液中起作用,将乙醇氧化成乙酸,阻止或减少乙醇进入血液之中。这些蛋白质在高温情况下性质稳定,便于加工生产,并可制成汤剂供消费者趁热服用。目前中国市场上虽然有多种解酒类保健品,但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工程产品,并且其保健作用并不十分明显。

为什么笑呢,因为这撞倒俺的枪口上了。非常碰巧的是,俺当年上研究生被老师赶鸭子上架做的第一个seminar就是乙醇脱氢酶。那时专业还没入门,英语又差,可是费了不少功夫。可年轻真是好,过了这么多年不少东西还能记得。

酗酒问题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别的不说,每年慕尼黑啤酒节就不知要抬下多少不胜酒力的人。但据说搞解酒药是苏联的KGB从间谍搞情报的角度先入手的,当然俄国可能也是世界上酗酒问题最严重的国家。据老师介绍,在我作那个seminar前,除国际上的研究外,中国南京天津也有人研究过解酒药,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二十多年又过去了,状况仍然没有变。这世界上还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酒药。按德国一个电视节目的说法,不说通过FDA的检验,即使是能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解酒药也还没出现。哪个研究只要有希望,大酒厂自然会提供经费。如果真搞成了,你大概可以和Gates比富了。

闲话少说,回到亦明的产品说明上来。

亦明的产品是一个口服用的乙醇氧化酶,按他的说法是在胃的酸性条件下把乙醇氧化为乙酸。口服?酶?乙醇在胃里转化为乙酸?俺不笑都不行啊。

第一个问题,乙醇脱氢酶是个含锌的蛋白酶。它能抗得住肠胃里的环境不被分解吗?引用你自己的一段话

引用:
亦明
从理论上分析,蛋白质在肠胃消化系统中很快就会被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所以,除了少数毒素蛋白质外,绝大多数蛋白质作为食品服用是安全的。
cyc90.cycnet.com/ocss/upload_imgs/file03-110446346.doc
按你自己的说法,你的酶也会很快被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你从何证明你那酶能躲过胃肠中蛋白酶的攻击?

第二个问题,即使它真的能躲过去,它还有活性吗?众所周知,酶或大多数催化剂参加的反应,反应条件都相当苛刻。偏离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反应速度会大大降低,甚至催化剂会完全失活。你那个酶仅仅因为是来自奢酸的微生物,在pH=2时就一定有催化活性?真敢忽悠呀。你检验过在胃酸条件下你那酶的活性吗?你做试验了吗?能拿出数据吗?

第三个问题,反应速度。即使前两个问题都是yes,这反应速度也是个大问题。乙醇吸收速度非常快,所以乙醇在肠胃中的代谢只是全部乙醇摄入量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而且大部分还不是在胃里而是在小肠。在你那个酶催化下,乙醇转化成乙醛的速度是多少?产生的乙醛是否又能快速地转化成乙酸?如果第一步比第二步快很多,那你的药就真成了催命药了。这些你做过试验吗?能拿出数据吗?

既然你是在业余时间搞的这个“发明”,俺认为你既没有经费也没有设备和时间来做任何酶化学和化学动力学方面的试验。按我的判断,你甚至没有设计实施这些实验的知识和经验。在没有任何实验数据支持的前提下就敢卖药?这还不如天桥耍把式卖大力丸的呢!

公正有私,你现在敢表个态吗?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