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贴在我的博客里。见:
http://hi.baidu.com/zxzwcd/blog/item/f3556729ec4bc4355343c149.html想到也许这儿有人感兴趣,就转帖过来。
北师大的田松博士在《思想战线》2009年第二期发表《科学与宗教的平行分析》,其“内容摘要”说:
(科学和宗教)都具有本质主义的基本理念,一方是科学主义者,一方是本质主义基督徒,都在本体论上相信外在客观世界的存在,并在认识论上认为其自身是对外在世界的真正的唯一的解释,从而表现出强烈的排外和独断的特征。
这段文字怪怪的,对于其中的jargons我不想在这深究。我只想作几点简单的评论:
(1)并非所有科学家在认识论上认为其自身是对外在世界的真正的唯一的解释。著名科学家很少持这种荒谬的观点。以下两点几乎是科学界的常识:(a)科学中会发生革命,新理论会取代旧理论;(b)对同一个科学问题,会存在互相竞争、一时难分优劣的理论。如果接受这两点常识,科学家就不大可能说:自己提出或信奉的理论是”对外在世界的真正的唯一的解释“,也不大可能相信科学界终究会发现“对外在世界的真正的唯一的解释”。
(2)可能大多数科学家都相信:科学界最新公认的理论是关于外部世界的最好解释。这一个价值判断。所谓“最好”的标准是:可以通过观察来验证(预测和回测)、解释力强大(能给解释不同的、广泛的现象)、简单、精确,等等。根据这些标准,科学界最新公认的理论确实要胜过其它关于外部世界的解释。没有科学家会蠢到认为科学理论在任何意义上都是最好的。指责科学家“独断”,等于指责科学家不该偏好high degree of testability,empirical adequacy,simplicity和exactness等理论特征。为什么科学家不该偏好这些特征呢?我们普通人难道不偏好这些特征吗?如果不偏好,科学家是如何取得公众信任、获得广泛影响力的?
(3)许多科学家也读文学、哲学和历史,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严肃的阅读。如果他们不相信文学、哲学和历史对生命和物理世界的解释有任何洞见,就没有必要去认真读这些东西。说他们“排外”,完全是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