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地医院生孩子的亲身经历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san 于 2011-07-14, 23:01:21:
最近舟子著文提倡中国人应该改变生孩子后的休养方式,摈弃一些陋习。
论坛上还就中美产房是否有洗浴设备争论很大,甚至有人根据一些想象和类比,发挥地认为美国产院条件还不如中国。导致这些争论很大的原因在于讨论人一般没有国内生孩子的经历,由于自己亲身经历了在中国和美国生孩子的过程,所以撰此小文,传达一些信息。
中国人应该改变坐月子的道理舟子的文章已有充分说明,所以本文不再说理,仅就自己经历的一些事实进行阐述,
背景:老大3岁左右,在北京最好的妇产医院出生;老二在美国东部一小镇两个月前出生,都是自然生产。
中国: 早上3点,妻子见红,8点带着自己准备的一些用品到医院,缴费,其中包括买生孩子用品和陪产费。在待产检查区检查,不到进产房指标,人多,只能在走廊过道边的椅子上等候。下午2点左右还不能进产区,决定回家,签结果自负书。晚上7点左右再到医院,还是不到指征,人少一些,有半躺椅休息。晚上12点进产区,家属在外等候。妻子进后先在8个人的房间待产。早上5点左右,进入单独的产房,我进入陪产。9点医生进来接生,10点小孩出生,出产房到一个6人间的病房,医院没有洗澡的设备。住6天出院。回家月子里,我鼓励妻子洗澡,但妻子担心,以及家里老人也不高兴,妻子只是擦了2次澡。不过家里每天通风。孩子一个月多一点时,全家出去玩了一次。这次生孩子在医院其实经历了很多曲折和不高兴的事情,有机会再另文阐述。
美国:早上3点,妻子有宫缩。下午5点,宫缩加强,给医院电话,医生说随时可以住院。8点到医院,先安排在一个房间做检查。房间有独立卫生间和淋浴,电视还有CCTV。8点半安排到单独的产房,有独立卫生间,淋浴室,电视,一张陪睡床,婴儿床和所有的用品(衣服,纸尿裤,小澡盆,洗耳球,梳子,指甲锉,毛巾,妈妈服装等等),我们虽然自己带了一些用品,都没用上。可以上网。房门一般不关,用一个布帘子拉上,方便医生护士进出。外面有两个小公共厨房,免费提供面包牛奶饮料等,品种挺多。晚上11点,孩子出生。生完后在医生建议下上厕所洗澡。住院期间,一直在产房。医院提供产妇免费的西餐。我晚上陪谁,饿了就在公共厨房对付一下。妻子虽然不敢喝冷牛奶,但在我的鼓励下,还是喝了一些。2天后,出院回家。在家,虽然我鼓励她每天洗澡,但她还是担心,基本上3天洗一次。洗头后要用吹风机吹干。2周时,我们第一次出门玩,之后基本每个周末都出去,或购物,或访友。
所有跟贴:
加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