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物語:紅豆情
紅豆自古就是相愛的人寄託相思的信物,其鮮艷的色澤,小巧精緻的模樣使有情人愛不釋手。
《觚》卷七中對紅豆是這樣說的“紅豆名相思子,其樹之葉如槐,盛夏子熟,破莢而出,色勝珊瑚,粵中閨閣,多雜珠翠以飾首,經年不壞。相傳有怨婦望夫樹下,血淚染枝,旋結為子,斯名所由日方也。維揚吳次為吳興太守,有詞雲‘把酒祝東風,種出雙紅豆’。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相信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對於紅豆的印象,就是上面那四句膾炙人口的詩了。其實,王維的這首詩本是送給好友李龜年的,據說天寶之亂之後,李龜年流落江南,經常為人演唱這首詩,聽者無不為之動容落淚。但是現在我們卻通常用這首詩來表達男女之間的相戀相思之情。
在唐代,把紅豆寫入詩中的絕非王維一人,溫庭筠也在自己的詩中不止一次地吟詠紅豆。
如他的《錦城曲》中有兩句就寫到了紅豆:“江頭學種相思子,樹成寄與望鄉人。”這裡的紅豆成了詩人寄與遠行之人作為紀念的禮物。還有一首《新添聲楊柳枝詞》,是這樣寫的: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這是一首感人的男女愛戀的詩,詩中用紅豆嵌在骰子中,比喻對對方入骨的相思之情。情深至此,也足以令人感嘆不已了。
正是由於紅豆所代表的那份朋友戀人間的相思戀之情,音樂中的紅豆情結更是夢魂相依。真可謂:一顆紅豆,一份牽掛!一首歌曲,一種心情!
“紅豆生南國,是很遙遠的事情。相思算什麼,早無人在意。醉臥不夜城,處處霓虹。酒杯中好一片濫濫風情。最肯忘卻古人詩,最不屑一顧是相思。守著愛怕人笑,還怕人看清。春又來看紅豆開,竟不見有情人去採,煙花擁著風流真情不在。”毛阿敏的唱功非凡,三寶的作曲大氣,無限旖旎的嗓音加上無限旖旎的旋律,使這首歌多了些凝重和唯美,尤其那句“最不屑一顧是相思”符合人們的口味,雖然心境是苦的,卻淡淡說來,春天已來了,紅豆已開了,但真情死了,有情人不在了。或許這首歌風格雖然古典,說的卻是現實的事情,相思在這個快節奏講效率的年代還真的已經變成了不切實際的代名詞呢,男人女人,流連忘返在機器轟鳴燈紅酒綠的不夜城中,醉了、迷茫了,我們要的只是那些好看又好用廉價而又不用費力去尋找的感情吧,所以相思算什麼?——早已無人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