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mirror 于 2005-4-28, 19:20:04:
评论当然可以“抠字眼”,但对《“氢时代”会来吗?》式样的文章更要紧的是数字和技术。
“永动机”的帽子,一般并不那么好用,应该探讨一下具体的数字。比如:“不用外来供电,250千瓦,供应150户家庭的电力需要”的陈述是否合情合理?一户平均不足2千瓦的定额,做饭时用烤箱、微波炉等等时超负荷如何解决?
像这样的例子,关键问题不是“发电”,而是讲能源的综合利用:除了发电还有用热。这是分散型发电的最大的好处。
另一篇文中讲“现在一般的发电厂效率只能有百分之十左右”也十分令人头疼。能不能不凭“想当然”来说事儿?能否查个数字来再论?
又如:现在氢能源的研究重点,如Fuel Cell,并不注重大规模生产储存氢,而是通过化学和生物手段小量的产生氢并随产随用,并不需要巨大的输入能量。“氢能源的研究”与“燃料电池”的研究是两个事儿,而这里混在一起了。前者,大规模生产和储存都没有突破;后者是对非氢气的不纯物质“中毒”问题。
作为“评论的评论”,应该比原文作者更好地把握事态。而这两篇,显然是不达标准。